
『海角七號』一個當前被廣泛討論的名稱,但我覺的是名過其實了,我不大清楚大家對他好看的定義在哪?爆笑!音樂好聽!男女主角帥!從片名到海報就讓人有總錯覺,感覺上沒那麼『台』,實際上片中也是帶點東洋味。
其實我想片中的本意原是好的,為台灣音樂留一塊地,讓更多的可能性在本土發聲,而非全盤進口,或是主流當道,我很疑慮,今天的資訊發達,為何獨立創作被認識的機會還是這麼有限,從『角』片的效應讓我相信是大眾的口味被主流市場的引導與薰陶下給帶著走,對於片中的音樂與主角是很大的敗筆,片中兩首主題歌明顯的『范』式風格,我以為會紅爆原聲帶,沒想到范先生的專輯早搶在之前就出了,此片無疑是大規格的宣傳手法,且片中兩首歌皆無法震撼或是令人感動,片中的北管國寶-茂伯的搞笑演出似乎掩蓋掉恆春的民謠先輩-陳達,且如此的演出也不能體現出恆春的民謠風俗與傳統,或許這又是太嚴肅的話題!
回頭看到馬尿、小應、民雄飾演的角色反而讓人想哭,好怕哪天他們真跑去幹電影裡的職業,而且片中並無太多音樂發揮的機會給他們,很標準的綠葉演員,這一切很可能輕易的被遺忘,亦或是說根本沒多少人認出,糯米、夾子、民雄....對於台灣的獨立音樂我實在看不出有多大的助益,尤其是那很娘的中孝介。
片中穿插的日本故事似乎是為著中孝介的出線,然後來個中日大合唱,我是覺得日本故事穿插的不知所以然,內容似乎也太遙遠,似乎無法勾起我對恆春的一絲想像,我想在恆春古城應該不匱乏這樣的故事吧!深怕此片一出,恆春搖身一變成觀光勝地,墾丁街的模式的再複製,樸實的舊城貌恐不保。
眼看秋天將至,秋天才是恆春的季節,蕭瑟的人煙、山邊海角旁的南端古城,一個曾是被流放的邊陲地帶,樸實的民眾在門口樹下彈唱月琴、十月的落山風、湛藍的海水,恆春的好在片中我看不太到...